2025-04-28|来源:新华网|
新华网北京4月28日电 题:做好“算法”,首先要守法 新华网记者 李洁琼 打开购物软件,推荐产品能一下戳中你的需求;登录社交软件,相关话题总能引起你的共鸣;想去某地旅行,App马上为你推送当地酒店攻略……如今生活中处处有算法的影子,你喜欢什么,它就给你推荐什么。 但算法是把双刃剑。近年来,算法推荐技术在满足用户需求、改进用户体验的同时,其不合理应用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,如“信息茧房”“大数据杀熟”“诱导沉迷”等饱受诟病。“别让‘算法’给‘算计’了”,成为网民共同心声。 对于“法力无边”的算法,必须为其戴上法律法规这个“紧箍咒”。算法用得好不好,关键要看能否让其依法依规而行。 27日,国家网信办发布《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(2024年)》,其中持续开展算法综合治理相关内容引发网民关注。 比如,去年国家网信办聚焦网民关切,开展“清朗·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”专项行动,重点整治同质化推送营造“信息茧房”、违规操纵干预榜单炒作热点、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“杀熟”等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重点问题,督促企业深入对照自查整改,落实算法安全主体责任;按照《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》共开展9批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,促进深度合成服务规范发展;北京、上海等地组织本辖区企业召开调研座谈、分类指导沟通会,督促指导重点网络平台率先开展自查自纠……这些举措是对群众关切的回应,也是对网络文明的坚守。其目的是引导算法应用向上向善,构筑更加坚固的算法安全防线。 算法为“法”,必须遵章守法。以法促进算法向善,引导算法健康有序发展,算法才能真正创造和发挥价值。 说到底,技术是为人服务的。期待在各方努力下,算法能真正成为人们的好帮手,让数字生活更美好。 延伸阅读:
【责任编辑:万合法律网】
万合法律网综合赋能平台-全国法律信息直通交互平台-中国法制资讯权威门户网站-24小时发布
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5797号-1 公安部备案号:京公网安备11010602104177号
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编号:(京)字第24029号
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单位编号:ISC2022090188R
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信用代码:91110106MA04FWEK2F
官方网址:https://www.whflw.com
电话(传真):010 - 53685798 / 监督电话:15811032228
本站投稿邮箱:wanheflw@126.com
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造甲街110号
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